作风建设强根基 实干成效聚动能——榆林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10 09:10:52 信息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字号:【

这是一次全面深入、净化思想、强基固本的作风淬炼。

按照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榆林市自今年3月起,全面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此次学习教育实现全域覆盖,涵盖市级领导班子、12个县市区、80个市直部门单位、11727个基层党组织,推动27.4万名党员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教。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工作专班与党组织紧扣市委“扛重担、扬优势、补短板、强作风”的实干要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鲜明导向,强化统筹、精细谋划、压实责任。通过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扎实办好“20件大事”,以学习教育成效赋能作风转变,以作风之变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在塞上大地持续充盈、处处彰显。

以上率下、严督实导

齐心协力做好作风建设必答题

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鲜明标志,更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根基的关键举措。

高位推动定方向——

榆林市始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早在年初,便吹响作风建设“集结号”,1月6日,专题召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会议,提出明确工作要求;3月17日,审议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一班四组”工作机制,为学习教育精准“导航”,全面拉开全市学习教育序幕。

市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市委常委会带头,市级四大班子主动参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带头检视问题、包抓下访。在“关键少数”带动下,全市学习教育热潮涌动,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专题研讨、讲专题党课、召开警示教育会一万多场次,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在全市上下凝聚起“转作风、树新风”的强烈共识。

压实责任聚合力——

为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榆林市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推动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层层落地。

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担责,分片联系指导12个县市区、25个市直部门,召开专题会、业务培训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17场,通过精准指导、细化把控、及时复盘,为基层定向把关。

各级各部门紧跟发力,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一级一级核审、一级一级把关”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吴堡县还创新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抓、班子成员分工抓、行业系统指导抓、督导人员下沉抓”机制,将责任链条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

严督实导同答题——

作风建设,既要靠“自律”的自觉,更要靠“他律”的约束。

榆林市贯通省、市、县三级联动督导体系,以“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凝聚“同题共答”合力,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联合省委第一督导组对12个县市区、32个市直重点部门开展督导;市级层面组建4个专项督导组对2个县、9个部门驻点督导;24个县级督导组下沉84个乡镇(街道)及县直部门进行蹲点督导,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各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既细致排查问题表象,又深入剖析根源症结;针对多点频发问题,督促相关单位举一反三补短板、建章立制堵漏洞,推动“解决一件事”向“规范一类事”延伸。同时,践行“同题共答”理念,与被督导单位同找问题、同抓整改,形成工作合力。

深学细悟、真查实改

动真碰硬确保学习教育见真章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如何避免“照本宣读”,真正实现从“学过”到“做实”的跨越?

坚持“学查改”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以精准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以刀刃向内找准问题症结,以开门整改破解民生难题,推动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提高查摆问题的“准度”和整改落实的“力度”,让学习教育真正沉下去、见真章。

分类施教,深化学习研讨——

摒弃“一刀切”“一锅煮”,榆林市聚焦不同群体需求,探索分类指导、创新载体的学习路径,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榆阳区开办“青年先锋沙龙”,按月设题培训270人次;米脂县打造“实景课堂”,以“专题辅导+案例教学+现场体验+红色党课”模式,在高西沟“窑洞课堂”、杨家沟“枣树下课堂”住窑洞、察实情;神木市建立“庭审旁听常态化”机制,用身边案例强化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针对不同党员群体,榆林市还推出“定制化”学习服务。对新提任领导干部、青年干部,培训中开设专题单元,组织走进佳县神泉堡等革命旧址,举办“重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示范研讨班;为方便流动党员学习,在数百个“红榆驿站”配齐必学书目;对新就业群体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开展“三帮三送”“驻村干部领学”等暖心活动。

线上线下齐发力,学习覆盖无遗漏。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专栏持续推送学习资源;线下,依托“三会一课”、理论宣讲等常态推进。如今,全市1万余个基层党组织、27万余名党员实现学习全覆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逐步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动真碰硬,深入查摆问题——

榆林市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敢于直面短板、正视不足。

刀刃向内自己查。认真对照“2个问题清单”和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问题、编发和通报的典型案例等,结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发现问题,组织逐一检视自查,分门别类梳理归纳,及时纳入清单管理,持续深入查摆检视问题。

分类指导督帮查。为让问题查摆精准有效,各地各部门拿出实招硬招,市直工委将直接管理的93个党组织划分为6个片区,每片区选取1至2个调研点,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指导查实问题;绥德县推行“三个纳入”“五步查摆”模式,切实提升问题查摆的深度、精度与实效;府谷县细化制定“7+5”工作清单,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查摆。

广听民意开门查。坚持把开门听意见和开门搞评估结合起来,多途径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在市民大厦政务服务大厅设意见征集处,在市县政府网站开设便民窗口,线上线下征集民情民意,纳入问题整改。各级领导班子深入包联县乡、村(社区)调研;各级党组织通过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多维度、多途径查找作风问题,确保问题查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整改整治,推动见行见效——

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各级各部门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逐步将学习教育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榆林市教育局引导党员干部以动真碰硬的态度抓整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项目化推进、动态化销号,确保条条整改、件件落实。市发改委推行招投标领域“双盲”评审,坚决整治围标串标、暗箱操作、干部插手工程等问题。

聚焦违规吃喝,划清公务接待红线,排查“一桌餐”并严肃查处;严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紧盯关键领域和节点;减轻基层负担,推进精文减会,出台相关制度,明确领导下乡“五个不得”,今年以来合并召开会议24次、发文量同比下降14%。

抓长抓常、久久为功

作风之变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免费发放“健康包”惠及数万群众,针对校园餐、教辅征订等热点制定65条措施守护教育公平,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红蓝章”审批等改革且多项经验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精准投放6.4万个就业岗位,稳步推进中心城区20个学校项目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率达88.6%……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榆林市始终把民生实事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而这份民生答卷的背后,正是榆林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的生动实践。

立足全市发展大局,榆林市紧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在做强工业经济上加力提效,在推进“两重”“两新”上精准施策,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破难攻坚,在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在保障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

一组成绩单令人振奋: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39元,稳增长政策措施务实高效,经济运行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榆林市正着力推动其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学习教育不止步、作风建设不松懈。

为让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榆林市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定期开展专题轮训,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不断线;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实景课堂,运用线上线下载体推动学习日常化,持续淬炼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

在机制保障上,榆林市持续完善督查考核与群众监督机制,将学习教育相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党建述职评议,持续深化开门教育,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群众评判,让作风转变真正体现于惠民成效、转化为群众口碑。

同时,聚焦全市工业提质、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把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为制度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相关机制,市级层面形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细则》,制定多项专项制度,全市新建、完善制度数百项,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践行学习教育成果,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服务等一线担当作为,推动学习教育成效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发展“加速度”、民生幸福“温度”。

乘势而上,再启新程。榆林市将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让清风正气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崭新篇章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