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用心筑“巢”让更多企业在营商“沃土”上拔节生长
时间:2025-08-12
来源:榆林日报
分享:

在全国高新区发展版图上,榆林高新区正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刷新着“成长坐标”——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榆林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97位,较上年前进5个名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榆林高新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聚焦产业需求,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营商生态的不懈努力。从企业开办的“高效便捷”到项目落地的“加速快跑”,从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到要素保障的“坚实有力”,榆林高新区正以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办事不求人、投资最舒心”从承诺变为现实,向着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稳步迈进……

榆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革故鼎新
以流程再造擦亮高效“政务名片”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35天,这速度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榆林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家煤化工企业负责人看着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难掩激动。这样的“高新速度”,源于一场刀刃向内的效率革命。

榆林高新区始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在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事项上不断压缩时限,用政府“减法”换取企业发展“加法”。为了让企业在土地供应上少等待、好办事,榆林高新区深化“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目前已取得7项“区域评估”批复,累计供应工业用地达3900亩,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2025年上半年,园区108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54.2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达93.79%,年度投资完成56.19%,开复工率86.21%。

在此基础上,榆林高新区大胆实施“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打破以往项目审批“串联办理”壁垒,推动一般投资项目“选址即设计”“拿地即开工”“预验收即投运”;通过重构并联审批流程,变“部门接力”为“协同攻坚”,多部门同步审查、并联出件,审批服务效能显著跃升,隆基5GW光伏组件、中车绿色装备制造等项目实现早开工,陕氢固体氧化物电池、远景智能风机二期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榆林高新区11个计划开工项目蓄势待发,总投资达105.8亿元。


精准施策
以政策红利铺就企业“成长阶梯”


政策支持是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榆林高新区始终将政策供给作为赋能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构建起靶向清晰、协同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榆林高新区坚持“一链一策”,推动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针对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搭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部门骨干组成的政策专班,深入调研产业链难点、痛点、堵点,量身定制企业帮扶方案。设立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构建“科技金融+产业基金+上市辅导”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库,梯度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成功助力陕西能源登陆深市主板;推行“项目+平台+资金+政策+服务”五位一体引才模式,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引进院士团队2个,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依托秦创原平台推动千吨级乙醇脱水制乙烯等1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实现“科技—人才—资本”协同发力。目前,榆林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上海创力、远景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22.17亿元,正重点引进锻造、铸造领域项目及中汽研氢能装备检验检测中心,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如今,在榆林高新区,项目落地不再是“持久战”,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企业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将“蓝图”变为“现实”,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最大“主动权”。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榆林高新区创新推出《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2147.43万元科技奖补惠及企业500余家。


榆横工业区装备创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固本强基
以要素保障夯实企业“发展底盘”


立足高质量发展全局,榆林高新区以做好“要素保障”为核心抓手,推动“国企帮带民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蒸汽、氢气等副产品供应问题,以精准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各项生产需求,通过合理降低工业区内国有企业产出副产品价格,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年均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能源供应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榆林高新区不断完善闭环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4.53公里公共管廊建成,串联起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仓储区,实现煤炭、甲醇、乙烯等原料的“一站式”输送;1114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投入使用,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难题;有机污水处理厂、应急事故水池等17项关键设施加速投运,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绿色发展方面,榆林高新区同样走在前列。10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的建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氢消碳”模式,助力园区获批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陕西省低碳近零碳园区,让绿色成为榆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依托中欧班列榆林集结中心物流园,构建起“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土地集约利用领域,榆林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通过规划建设中试基地、氢能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承载能力双提升,为产业链集群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榆林高新区提供坚实保障。

榆林高新区街景俯瞰图。


全线护航
以暖心服务筑起企业“避风港湾”


服务品质的温度与效能,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榆林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作为布好营商环境“棋局”的“关键落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从生产保障到生活关怀多点发力,让企业在发展各环节都能感受“高新温度”。

《榆林高新区产业项目服务一本通》的创新编制,是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践。手册将项目从核准备案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环节进行系统梳理,以清单化、图表化形式明确各环节办理程序、方法步骤、时限要求及承接部门,实现“材料准备一本明、投资步骤一本晓、送审承接部门一本清”,为企业提供了清晰可视的办事“导航图”,让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

榆林高新区的“保姆式”服务,早已超越简单的事务性协助,升华为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生态构建。

为及时响应企业诉求,榆林高新区创新建立“主任信箱+热线”双渠道响应机制,实行企业问题台账管理,针对用工短缺、物流不畅等问题,逐项研究解决,形成“受理—转办—督办—回访”闭环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让榆林高新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步,榆林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更实举措服务企业、以更优生态集聚资源,聚焦数字赋能与“小切口”改革,全力争创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秉持“筑巢引凤”的满满诚意,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生长,让“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愿景,在政企同心的实干中,步步绘就成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